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社論》對外關係不宜盲動


ECFA之後,兩岸關係進入了新階段。不過,ECFA所可能引發的國際政治的現實效應,倒是政府必須去面對的重大課題,否則也有可能反過來影響我們擴大國際生存空間的努力。

長期以來,不管是什麼黨執政,都必須面對如何平衡兩岸政策和外交政策的問題。執政者若無法在這個問題上,發揮智慧,都有可能使他們不管在兩岸關係或外交關係上的努力大打折扣。ECFA的簽署,讓兩岸在經貿關係上成為伙伴關係,這不只有助於促進兩岸和平穩定發展,還有助於我們的對外經貿關係的發展;但是,我們周邊國家或地區,特別是美日,對於ECFA簽署的解讀,可能會將其理解為我們向中國大陸的傾斜,這可能引起這些國家地區的不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最近和南韓舉行軍演,而越南也表示和美國合作的意願,這些發展,其實非常有針對性的指向中國大陸;而如果因為ECFA,從而認定我們向中國大陸傾斜,這會使美國在戰略上圍堵中國大陸出現缺角;美國對此形勢,不只會不安,還有可能是不快。而在現實層面上,我們在軍事國防上,還得依靠美國,因此,政府必須不斷宣示要繼續向美國軍購。

其實美國對於ECFA的反應,已在種種跡象中顯示出來,其中尤其顯著的是,在其國防報告書中,提出兩岸軍力出現失衡。我們相信,政府應該已經掌握住美國的這種反應,甚至已經在努力地平衡或緩和美國的反應,政府相關部門主事者到美國去進行報告或演講,應該是這種努力的一些表現。不過,從種種跡象顯示,政府相關主事者的表態,似乎又激起了中國大陸的一些反應,看來要在兩岸關係和外交關係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還真不容易。

我們兩岸政策和外交政策的主要對象,都有他們各自堅持的紅線,如果被他們視為我們踩到他們的紅線,就會引起他們的不安和不快,從而就可能會有激烈的反應。當然,我們也有我們堅持的立場和紅線,如果被踩到,我們同樣也會不安和不快。當我們在處理兩岸關係時,首先當然必須堅持我們的立場,但同時也必須注意到底有沒有踩到美國的紅線,如果美國認為,我們已經向中國大陸傾斜,這就表示,美國認定我們已經踩到它的紅線,而反過來,當我們要處理外交關係,特別是對美國關係時,如果被中國大陸認又有傾向「獨立」的跡象,這也會被中國大陸認定踩到它的紅線。

政府主事者在處理兩岸關係和對外關係時,應該經常都會覺得順了姑意,就會逆了嫂意。不過,我們從政府最近的作為可以看出,政府不管是在兩岸關係或外交關係,都是先做了再說,事後再尋求補救,這是一種事後補破網的做法。有些層次的事情,事後補救或許可以,但在對外的政治經濟關係層面上,事後補救,有時就不見得有效。而且,有時事後補救,在分寸的拿捏上,經常會進退失據,不但補救不了,還會捅出一些漏子,出現火上加油的現象。我們希望政府主事者,不要只扮演盲動主義者的角色,不管是在兩岸關係或外交關係上,必須有掌握全局的能耐,絕不能有先做了再說,事後才尋求補救的心態;如果這種心態不調整,政府本身光花在事後補救的時間和力氣,就不知要耗費多少社會成本;而且事後補救時出現的窘態,更會有損政府的威信,我們期待政府能有更大的能耐和智慧!

文章來源: 台灣新生報

推薦網站: 抓姦, 抓猴, 捉姦, 徵信社, 捉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