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負債,軍人公教貸款,裕融企業,和潤企業,利潤試算,二胎房貸,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渣打銀行,中國信託,三商銀行,銀行貸款,中古車貸款,信用卡,卡債代償,創業貸款,免財力免保人,金融紓困,達康貸款,OK忠訓BANK,快速捷,小額信貸,理財,房貸,車貸,青年創業貸款,企業貸款,個人信用貸款,現金卡,整合負債,軍人公教貸款,裕融企業,和潤企業,利潤試算,二胎房貸,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渣打銀行,中國信託,三商銀行,銀行貸款,中古車貸款,信用卡,卡債代償,大眾銀行個人信用貸款,免財力免保人,金融紓困,台灣當舖論壇,當舖,當鋪,貸款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社評大陸經濟體全球第二的省思
報載大陸今年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為1兆3,350億美元,超過日本的1兆2,86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面對大陸經濟快速崛起的事實,台灣必須深思,如何因應大陸經濟發展並在全球經濟大棋盤中,找到自己最適合的定位,這已是台灣經濟永續發展之道。
大陸除GDP的快速成長外,還有幾項指標也位居全球前三名,包括:第一,外匯存底世界第一,截至2010年6月底累計為2兆4,542億美元,為台灣3,623億的6.77倍,所以大陸官員走各地都非常受歡迎,原因無他,就是口袋飽滿。
第二,出口世界第一,2009年出口金額為1兆2,015億美元,為台灣2,037億美元的5.90倍,出口金額大,也促使大陸的機場與港口發展非常迅速。
第三,進口世界第二,2009年進口金額為1兆57億美元,次於美國的1兆6,038億美元,為台灣1,747億美元的5.76倍,進口市場龐大吸引全球知名品牌進駐大陸,爭取大陸的消費市場。
當全世界都在積極利用大陸作為生產工廠,也卯足全力爭奪大陸內銷市場之時,台灣實在無法忽視大陸經濟崛起的事實。如何善用大陸經濟快速成展的動能,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助力,是台灣必須省思的重要課題。
在兩岸經貿關係發方面,兩岸經過二十多年的經貿往來,目前大陸是台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地區、第二大進口來源地、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最大對外投資地區,人民出國往來最多的地區,兩岸經貿關係非常密切,如何讓兩岸互利互惠的關係能發展下去,繼續為台灣經濟注入源頭活水,亦是台灣經濟發展必須省思的重要課題。
然而,過去台灣在民進黨執政的八年間,對大陸採取政治對抗、軍事競賽、經貿封鎖、文化斷絕的政策,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愈來愈狹窄、經貿發展也逐漸被國際社會所邊緣化,這些慘痛教訓,台灣絕對不能重蹈覆轍。
眾所皆知,兩岸關係良窳對台灣生存發展有極大的影響性,台灣應在堅持主權與尊嚴的前提下,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讓人民有安心的生活環境、企業有安定的經營環境、經濟能有安全的發展環境,讓台灣能善用大陸的廣大土地、充沛的勞動力、以及豐富的資源,成為台灣自身經濟發展的動力。
台灣應該有自信面對大陸崛起的事實,主動發揮自身優勢,引領大陸朝政治民主、經濟自由、文化多元、社會活力等方向向前邁進。特別是兩岸血緣相同,文化同源、地理位置相近,理應攜手合作,共謀發展,「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思維,推動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尤其在當前全球化浪潮下,全世界都已經對大陸開放,台灣若單獨對大陸採取敵對、鎖國,只會限制自身的發展,使台灣陷於困境,逐步走向衰退,陷入邊緣化。
今天6月29日兩會在重慶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與「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ECFA是兩岸大三通,也就是通郵、通航、通商中,最重要的一項架構協議,它是以堆積木(Building Blocks)的方式,逐步來完成有關促進兩岸通商的各項經濟合作協議。
海基會江丙坤董事長經常用「金字塔」來建構兩岸經濟合作的相關協議,ECFA就有如金字塔的頂端三角形,過去四次協商所簽署12項協議就是金字塔的底層基礎建築,而兩岸後續簽署的協議,如科技、衛生、能源合作等就是金字塔的中間結構。這個「兩岸金字塔」就是要為搭起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平台,為兩岸開創「無障礙」的合作空間,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打下堅實的基礎。
希望民進黨不要再刻意拖延ECFA 的審議,儘速讓 ECFA 在立法院通過生效,使台灣善用大陸的優勢條件,提升經濟實力,競爭世界市場,再次開創經濟奇蹟,這才是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應走的道路。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 中央日報
社評回應台商呼籲 速簽ECFA
日昨108位大陸台商協會會長及代表在各大報頭版刊登廣告,籲請兩岸儘速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誠摯希望兩岸當局都能聽到台商的心聲,回應台商呼籲,儘速簽署ECFA,為兩岸建立可長可久的經濟合作制度。
台商是台灣的子弟,也是台灣經濟實力的向外延伸,特別是大陸台商,經常回台採購原料、零組件及機器設備,促進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政府除要感謝台商對台灣經濟得貢獻外,也要與台商保持鏈結,讓台商能持續為台灣經濟成長做出貢獻。
此外台商多年在海外發展之經驗,對於以貿易為生命線的台灣而言非常寶貴。所以政府應該吸取台商經驗,為台灣經發展制定大戰略。台商特別強調,這些年世界經濟邁向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與知識經濟的大時代,變遷愈來愈快速,競爭愈來愈激烈,台灣沒有逃避全球化的本錢,唯有勇敢面對挑戰,強化核心競爭力,與世界經濟體系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深耕台灣、連結亞太、競爭世界。
所以,台商建議,台灣必須「開放」,才能迎向世界;台灣必須「競爭」,才能佈局全球;台灣必須發展「優勢」產業與勞工,才能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開放、競爭、優勢才是台灣發展之道。台灣不怕競爭,怕的是沒有面對競爭的勇氣、怕的是人為刻意造成的不公平競爭狀態、更怕的是少數人用照顧弱勢產業與勞工之名,實際卻是走「鎖國路線」。在全球浪潮下,「鎖國」思維絕對會戕害台灣經濟正常發展。
事實上,台灣過去能開創「經濟奇蹟」,並且曾位居全球第十四大貿易國,顯示台灣產品具有高度的競爭力,台灣根本不必害怕大陸經濟崛起,反而應該利用大陸的各項條件,為台灣經濟成長注入動能。例如,根據大陸的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台灣出口大陸金額為857.2億美元,為台灣賺取652.1億美金的外匯順差,就可以充分證明,台灣善用大陸成長動能,為自身經濟注於非常多的源頭活水。
然而,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時期,無視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也不設法想出因應之道,造成台灣出口日漸衰退。台商舉例,2004年台灣出口大陸的產品金額及市場占有率高於東協,但2005年大陸與東協的「貨物貿易協議」生效後,開始對東協降低關稅,東協出口大陸產品金額占有率超過台灣,且差距逐年擴大,2009年甚至差了204.97億美金及2.04%的占有率。
更有甚者,2010年大陸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在加上東協加三、東協加六等自由貿易區這些年會接著生效,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將面臨極不公平的待遇。
台灣若不跟大陸簽ECFA,台商原向台灣採購者會被逼著到有優惠關稅的地區採購,此即經濟學上的貿易移轉效果;在台灣的廠商會被逼著到有關稅優惠的地區投資,此即經濟學上的投資移轉效果,這兩個效果若是產生,勢必會造成台灣外銷市場流失、廠商外移、失業增加、經濟衰退的困境。
兩岸簽署ECFA,跟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會員(WTO)簽署FTA一樣,主要內容就是降低關稅、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保護智慧財產權與投資權益,主要作用就是促進出口、增加就業、吸引投資、振興經濟,這只是台灣面對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與大陸經濟崛起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台灣還要持續與大陸協商並簽署「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為兩岸經貿往來開創無障礙的大環境。此外台灣也要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 FTA,為台灣企業與人開創公平競爭的大環境。
建議政府儘速回應台商訴求,與大陸簽署最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的ECFA內容,並與其他貿易夥伴簽署FTA,如此再加上台灣通過的「產業創新條例」與調降營所稅至17%,內外兼顧的卓越條件下,台灣才有可能開創馬總統所揭櫫的「黃金十年」。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 中央日報
社評凝聚共識 推動兩岸良性循環
馬英九總統12月13日上午會見帛琉等四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訪問團時指出,兩岸關係改善的同時,也能改善國際關係,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而不是鬥爭、虛耗資源的惡性循環。我們非常贊同馬總統的主張,希望台灣內部能凝聚共識,共同推動兩岸關係的良性循環。
自2008年5月馬總統就職後,兩岸關係一直在走良性循環的道路,包括:第一,在「堅持主權、維護尊嚴」的前提下,「不統、不獨、不武」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繁榮發展。
第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海基、海協兩會的制度性協商管道。
第三,就協商成果而言,兩會截至目前為止,一共舉行5次協商,簽署14項協議,解決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項問題,降低往來兩岸的時間與成本,為兩岸人民與企業提供完善的生活環境與經營環境。
現在兩岸海空直航、大陸觀光客來台、食品安全合作、金融合作、郵政合作、司法互助、農產品檢驗檢疫、漁船勞務合作、標準計量檢驗認證、陸資來台等,都已經相繼實施。大幅降低往來兩岸的時間與成本。
舉例而言,在空運方面,大陸有33個機場與台灣各機場實施直航,每週有370個班次,從台北到上海浦東與虹橋,只要82分鐘左右。在海運方面,大陸開放63個港口,包括15個河港,使台灣的貨物能透過海運,直接運到大陸內陸。
在大陸觀光客來台方面,2009年有近97萬人次大陸人士來台進行觀光、交流,預計今年會有超過150萬人次的大陸人士來台。由於大陸觀光客來台也帶動台灣觀光旅館及關聯產業的投資。其他協議的執行也非常有成果,大幅縮短兩岸的「地理距離」,也拉近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
尤其是今年6月29日兩岸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與「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ECFA就是「降低關稅、排除障礙、促進合作」,爭取在大陸市場與東協產品的公平競爭待遇,並領先日韓等競爭對手佈局大陸,為兩岸經貿往來開創「良性循環」的經營環境。
整體而言, ECFA的簽訂對台灣、兩岸、亞太地區乃至於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馬總統說:這項協議「跨出3大步」:
第一、是台灣突破經濟孤立的一大步,讓台灣走出經濟被邊緣化的威脅;第二、是兩岸經貿走向互惠合作的一大步,可以在制度化的架構下為台灣創造更多商機且增加更多就業機會;第三、是加速亞洲經濟整合的一大步,今後台灣的價值會受到亞太地區與國際社會更大的重視,台灣很可能將成為各國企業進軍大陸市場的跳板。
兩岸生效ECFA後,台灣有效地拓展國際經貿活動空間。例如,第一,歐洲商會表態,支持台灣與歐盟簽「貿易提升措施」(Trade Enhancement Measures, TEM)。第二,新加坡也與台灣共同宣佈雙方在WTO架構下,展開對經濟合作協議可行性之探討。第三,美國也已經表示將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 TIFA)會談。其他國家也紛紛派經貿代表團來台灣,表明與台灣強加雙方經貿合作的意願。
兩岸關係改善,兩岸經濟良性循環後,若再加上兩岸關係改善後,台灣大幅拓展國際活動空間,包括歐盟給予台灣居民免簽證待遇、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擔任觀察員等,兩岸在國際活動空間上也展現良性循環,台灣非常有機會達成馬總統所提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台商營運總部」與「外商區域總部」的願景。
希望台灣內部能凝聚共識,依照馬總統所主張,共同推動兩岸關係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而不是鬥爭、虛耗資源的惡性循環,為兩岸開創和平繁榮的美好明天。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 中央日報
社評兩岸需建立協商新模式
從二00八年六月兩會恢復協商至今,已舉行了五次會談,簽署了十四項協議,可謂成果豐碩。第六次會談也即將在本月二十一日舉行,雖然雙方已確定無法簽署投資保障協議,但仍可簽署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由第六次會談進行的狀況來看,我們認為,兩岸已到了需要思考協商新模式的時候了。
從這五次的江陳會談來看,兩岸似乎已形成了一種協商模式,海陸兩會甚至於稱之為制度化協商。這個模式大致可以歸納為幾個特點:
一、每年舉行兩次,輪流在兩岸舉行。截至目前為止,兩會協商是上半年舉行一次,在大陸舉行,下半年舉行一次,在台灣舉行;一方面可以彰顯對等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讓民眾熟悉大陸來台協商,有助於氣氛的改善。
二、會談前有兩次的預備性磋商。預備性磋商是由副董事長領軍,也是輪流在兩岸舉行,其主要目的是兩岸會談各項行政作業的安排,同時也解決較棘手的問題。
三、主管機關的業務溝通。兩岸的事務幾乎都牽涉到公權力的行使以及高度的專業,除了主管機關之外,沒有人可以代勞。例如空運是由民航部門主談,ECFA是由經濟部國貿局主談。海基海協兩會現在只是扮演一個平台的角色,讓兩岸的主管機關可以就事論事,就專業談專業,找出兩岸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四、決定下一階段的議題。兩會會談除了簽署協議之外,也會共同決定下一階段要談的議題,然後開始安排主管機關的接觸,以進行業務溝通。
由第六次會談進行的情況來看,我們認為,這樣的模式似乎有修正的必要。首先,很少國家會有每年兩次會談這樣的模式。兩岸在恢復協商之後,雖然有很多的議題待協商,但又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因此形成了一年兩次的慣例。這一次會談因為投保協議尚未達成共識,因此只有醫藥衛生合作一項協議,稍嫌單薄。況且每一次會談都動員相當人物力,如果只簽一項協議,難免不被批評。
一年兩次協商,也會形成一種時間壓力,究竟是好是壞,也很難說。以這次的投保協議來說,內容範圍廣泛,但談的時間很短,而外界卻有期待簽署。因此,當雙方宣佈無法在會談中簽署時,立即引來媒體各種揣測。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未來的協商議題,可能會愈來愈難,就像這一次的投保協議一樣,因此,每年兩次的模式確有商榷之處。
我們認為,兩岸協商,應該超越制度化階段,進入正常化階段。事實上,兩岸要談的議題仍然很多,海基海協兩會應更積極扮演平台功能,為兩岸所有相關主管部門建立起聯繫管道,平常即可就相關議進行協商,等到有具體共識時,再由兩會簽署協議。如此,不僅雙方有較充裕的時間討論,也可避免外界過度的期待。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 中央日報
獨漏身障者 公益住宅引抗議
〔記者鄭琪芳、黃宣弼、邱燕玲/台北報導〕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昨公告九宗地上權招標案,預計十二月十五日開標,使用期限五十年,將興建銀髮族住宅、學生宿舍及出租住宅。其中,北市SOGO百貨附近的出租住宅底價八.三七億元最高,北市內湖區的銀髮族住宅底價四.二九億元次之,由於底價接近市場行情,未來租金恐難壓低。
國產局表示,這次招標案有兩宗是「公益標」,銀髮族住宅入住資格限六十歲以上,房間八至十二坪,每坪租金不超過二千五百元,月租二萬元至三萬元;學生宿舍權利金底價二九四四萬元,入住資格限高中職以上,房間五至八坪,每坪租金不超過一千二百元,月租六千元至九千六百元;但當物價指數上漲四%時,可按比例調漲租金。
由於公益住宅只限銀髮族及學生,人民火大聯盟等社團昨天前往抗議獨漏身心障礙者。國產局則說明,已公告的標案不能修改,且提供弱勢者居住的「社會住宅」,屬於內政部主管業務,未來將配合提供國有地,也不排除結合主管機關推動興建社會住宅。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在立法院受訪則表示,社會住宅將分別提供給銀髮族、年輕人及學生等,且已將青年安心成家專案購屋貸款兩百萬元零利率補助加碼到兩萬戶。至於傳出北市空軍司令部將興建社會住宅,吳敦義表示,還在研議中,尚未定案。
文章來源: 自由
獎勵結婚生育 台企銀限量送黃金存摺
鼓勵生育,官股銀行也跟進!臺灣企銀推出結婚和生育都送黃金存摺,限量各兩百名,鼓勵為寶寶及早做好投資理財規劃。另外,年關將近,臺灣企銀提供中小企業低利週轉資金,安度春節。(戴瑞芬報導)
臺灣企銀配合政府鼓勵結婚生育政策,針對新婚夫妻,或新手爸媽,即日起到民國100年6月底,申辦黃金存摺,並買進黃金1公克以上,除可獲贈「臺企黃金寶寶」公仔,其中新婚夫妻還將獲贈黃金存摺2公克,而新生兒的爸媽,第一胎贈送黃金存摺2公克,第2胎贈送黃金存摺3公克,總計獎勵名額各200名,額滿為止。
臺灣企銀表示,黃金是投資理財及資產配置的好工具,藉此鼓勵年輕人結婚生育,及早為寶寶做好人生的理財規劃。
此外年關將近,企業都有資金週轉需求,臺灣企銀因此推出「玉兔迎春年關週轉金貸款」,即日起到民國一百年二月底,貸款對象為中小企業年關週轉所需短期融資,貸款期限最長有十個月,給予優惠利率貸款,對於信保基金保證或往來良好之企業,還可以再降減利率最高達3碼,讓企業都能安度春節過個好年。
文章來源: 中廣
狼師性侵四生 首次召開協商庭
在三年前台中市爆發一起國小男老師性侵四名學童的案件,雖然在去年法院已經做出判決要學校國賠四名受害者總共二千多萬元,不過沒想到台中市政府一再上訴,到今天還是在二審法院纏訟。
上個月台中市長胡志強已經答應會幫忙解決,沒想到今天首次的協商庭,還是無法做出協商,受害學生的家長非常不滿,認為市府和校方在受害孩子的傷口灑鹽。
三年前台中市發生國小男老師性侵4名男學童案件,事件爆發後,家屬聯合提出要國家賠償兩千萬,但台中市政府一再上訴,到現在還在法院二審,家屬不滿市長胡志強既沒有公開道歉,也不願意接受陳情,在上個月10號大動作,到市議會要當面找胡志強市長,現場一度火爆。
面對悲憤的家屬,胡志強除了當場致歉,也承諾會負責解決、和解,沒想到周一下午高院召開第一次國賠協商庭,校方和台中市府還是沒有出面,只請訴訟律師當代表,律師還說,校方沒有給他任何方案,受害家長相當不滿,認為這是市長承諾跳票,而且是在他們受害人的傷口上灑鹽巴。
受害家屬表示,雖然協商破局,但他們還是願意再給學校以及市府一次機會,因為每次出庭,對孩子來說,都是再一次的傷害,不論要和解還是撤銷上訴,他們只希望,能盡快結束這場漫長的煎熬。
文章來源: 公視
特約金融透視量化寬鬆再度襲來 四位專家談影響
向松祚:警惕更大規模金融危機到來 第一,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其實是美國在為自己贏得更多時間,為自己的產業重整贏得時間;第二,美國希望通過製造全球通脹和資產價格泡沫,引發下一輪金融危機。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會重複以前在拉美、日本和亞洲金融危機中所做的。之後很簡單的就是大規模收購,控制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業和其他行業。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經濟付出代價的同時,美國經濟成功轉型。 中國大陸怎麼辦?現在對中國大陸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有研究指出,中國大陸最快會在2025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是美國制定整個亞洲戰略包括全球戰略非常重要的基礎。 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出臺後,中國大陸經濟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我們正要走出去,我們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這種背景下如果匯率動盪、熱錢大規模衝擊、大宗商品價格暴漲都對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是不利的。 所以我想提出一個概念就是“內外擴展戰略”,我們要把手中的美元資金大規模向海外投資,當然日本當年在日元升值過程中向海外走出去,表面上是吃虧了,但其實所做的投資最後都被證明是有利於日本產業的全球佈局的。另外,我們要抓住機會把中國大陸自身的國債市場做起來,這是一個關鍵。因為人民幣國際化沒有國債支撐是搞不起來的。首先,熱錢進來需要一個池子把它蓄住。第二,內部也需要債市這樣一個投資市場,讓內部的人民幣有一個流動的地方。 曹彤:構建國際貨幣體系新格局 美國想要平衡自己的經濟不能操之過急,一夜之間把儲蓄率從0提高到20%是不現實的。美國的傳統經濟模式應在已有的範圍內繼續發揮作用,消費仍然在經濟中充當主力軍。推動消費,消費信貸仍然是主要支撐點,應該儘快把美國的消費信貸市場恢復起來,房價穩定起來,金融杠杆恢復。從而為美國經濟轉型贏得時間,為美國逐漸增加出口、增加國內投資贏得時間。也就是說,美國經濟復蘇應該向內看,把自身工作做好,使得經濟在穩定中實現轉型,而不是犧牲他國利益來實現瞬間增長。 另外,美國享受了美元作為本位幣利益的同時,並不想也不願承擔本位幣的責任,貨幣發行絲毫不受約束,這顯然是當前整個貨幣體系的核心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貨幣膨脹不受控制,那麼金融危機只會更頻繁、更快地到來。 構建一個新的全球多元的貨幣體系,回到多元本位幣,本位幣國家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多元本位幣應該反映全球經濟結構。同時,美國貨幣供給要控制,美元發行不僅是美國自身問題,更是全球問題,美國貨幣政策制定、增發貨幣不能由他自己說了算。 魏本華:美是否輸出通脹還需定量分析 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完全是為了自身的利益,絕對不會考慮其他國家,就連歐洲、日本都不顧及,更不要說發展中國家。美國目前失業率接近10%,復蘇步伐很微弱。從美國角度來說,美國能夠取得一個大規模的復蘇對全球經濟也是一個貢獻,對中國也有好處,能拉動大陸的出口。未來8個月,美國每月都要投入750億美元,總數會推動全球通貨膨脹,美元大幅貶值,會引起美元資產價值的下跌,這個趨勢是存在的,但這個問題要量化,要在知道該政策對恢復美國經濟究竟有多大的正面影響的前提之下,再客觀分析其負面影響。 新發的6000億美元是投入實體經濟,還是支持龐大的軍費,或者是投入虛擬經濟,後兩者對美國的經濟肯定沒有什麼好處。6000億美元是否能通過傳導機制進入中國,是不是就會導致輸入型通貨膨脹,還應該做一些定量的分析。 陳雨露:根源在美享有三大超級貨幣權力 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的出臺,又一次說明全球金融危機的貨幣根源,仍然在美國所享有三大超級貨幣權力。第一個是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當中的過分壟斷權,包括貿易、投資、儲備等三大領域的美元地位;第二個是美元不受監控的儲備貨幣發行權;第三個是美國在國際貨幣決策領域當中的一票否決權。如果說全球經濟不平衡的話,首先是一種貨幣不平衡。另外,這次濫發貨幣政策打破了國際社會對美元還會依然走強這樣一種幻想。 對中國大陸來講,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完成中國大陸進步時代的使命。中國到2020年要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所以,未來十年至關重要,我們要完成兩件事:第一是嚴防資產泡沫危機,第二是完成經濟增長和發展方式轉型。只要做到這兩點,中國大陸就不會亂,就一定能夠以時間換空間。 中國大陸是在信用正向累積上升階段,而美國是在信用透支越來越厲害的階段。在這個中間,作為最大的債務國,作為資源和大宗商品的價格控制國,這次的多發貨幣對美國一定是有好處,但是這種好處改變不了長期的趨勢。明確了這一點,中國的全球政策和策略也自然能夠明確,我們要力推亞洲自由貿易區,亞洲債券市場的合作。而歐洲對中國大陸來講最重要的結盟利益是要用儲備換技術,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最缺的就是高鐵這樣的技術,同歐洲用儲備換技術是雙贏。現在德國、法國、英國都在陸續被突破,適合大國應用的這些技術一旦突破的話,一定能在中國整個技術創新中形成一個輻射效應,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實現我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技術創新的加速度發展。
政策穩健比緊縮與寬鬆更難拿捏 如何把M2增長從去年和今年的過度增長,調整到合理的增長水平,既保證經濟平穩增長,又把流動性控制在合理程度,顯然比寬鬆或緊縮的貨幣政策的程度更難把握。實證研究顯示,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升通脹的影響一般要滯後兩到三年。如果從2009年開始計算,明年已是第三個年頭,通脹今年則已抬頭,穩健的貨幣政策無疑將面對更大的挑戰。 從實證的角度分析,寬鬆貨幣政策的尺度拿捏並不容易;緊縮貨幣政策的時點也很難把握。實施既不“緊縮”又不“寬鬆”的“穩健”貨幣政策,就是要在經濟增長和控制通脹之間尋求貨幣政策的平衡,那當然是更不容易。 寬鬆的貨幣政策的目標是刺激經濟增長改變通縮預期。2009年,在全球性金融、經濟危機的衝擊下,中國經濟大幅下滑,價格指數負增長,央行因此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既定方針。在4萬億政府投資的引導下,銀行信貸大幅增長至9.6萬億,達到過去十年平均銀行信貸增長的3.5倍。貨幣供應量M2增長超過32%,而M2增長-GDP增長-通縮=22%,也就是說,貨幣供應量增長超過經濟正常運行所需貨幣需求22個百分點。結果,經濟實現了預期的V型反轉,全年GDP增長9.1%。 但是,9.1%的經濟增長與超過32%的M2增長,意味著經濟運行創造一元錢的價值,貨幣供應量增長了3.5元。危機時期貨幣的“過度”寬鬆,埋下了通脹的隱患。雖然應對危機寬鬆貨幣政策的取向是正確的,對經濟的迅速恢復功不可沒。但政策“寬鬆”程度的把握之不易,使擴張的貨幣政策處於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責難之間。 這次百年不遇的危機的最大始作俑者,就是美聯儲的“過寬”的貨幣政策的失誤。2000年,美聯儲為了推動IT泡沫破滅後經濟的恢復,大幅降低利率實施寬鬆貨幣政策。2001年底2002年初美國經濟恢復增長,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也宣佈走出危機,但因為就業率改善緩慢,通脹形勢不嚴重,美聯儲便將1%的低利率保持了近兩年之久,助推了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和金融泡沫,“成就”了這次全球經濟危機。實際上,現在世人已開始擔心伯南克先生“接二連三”的數量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會製造新一輪危機。 緊縮的貨幣政策的目標是遏制經濟過熱與通貨膨脹,但若政策提前量不到位,也不能控制通脹。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分別增長14.2%和11%,CPI分別達到4.8%和7.9%。14.2%的經濟增長,大大超過潛在增長水平4至4.5個百分點,通脹則超過了政府設置的4%的警戒線,經濟顯然已過熱,全面通脹態勢明顯。2007年貨幣政策緊縮,全年5次提升存款準備金率,6次上調利率,公開市場操作規模有幾萬億。據計算,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貨幣供應量M2增長-GDP增長-CPI增長的結果分別是-2.3%和-1.5%。貨幣供應量的增長低於經濟增長加上通脹水平,這說明,那個階段實施了真正的緊縮貨幣政策。 我們注意到,雖然在2007年的緊縮貨幣政策下貨幣供應量呈現負增長,但還是沒有遏制2008年上半年通貨膨脹態勢,CPI持續上升到7.9%,兩倍於政府設置的可承受通脹水平。這又表明,當經濟過熱,通脹上升時,才開始緊縮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對通脹可能已失去控制作用。正如美國任職時間最長的聯儲主席威廉‧馬丁先生說的那樣,以控制通脹為目標的中央銀行一定要在“盛宴之前撤掉酒杯”。緊縮的貨幣政策並非一定能控制通脹,成敗關鍵是準確地把握緊縮政策的提前量,否則就會“功虧一簣”。 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更不容易了。現在市場的共識是,中國經濟增長今年約在10%左右。筆者預期,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穩定在現階段潛在增長率9.5%左右的水平上。今明兩年的中國經濟可望呈平穩增長態勢,經濟並不處在偏熱或者過熱狀態,但是通脹上升的壓力在不斷增大。穩健貨幣政策的目標,就是要保證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把通脹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之下。 要保證明年經濟平穩增長的目標,首先,信貸餘額不能大幅下降。貨幣政策每年都有銀行新增貸款額度的目標。估計明年支持經濟平穩增長的投資增長可能在22%至23%水平上。而據筆者的匡算,信貸餘額增長完全可以支持超過信貸餘額增長7至8個百分點的投資增長。換句話收,如果明年信貸餘額增長14%至15%,完全可以支持22%至23%的投資增長,當然也可以支持9.5%左右的平穩的經濟增長。14%至15%的信貸增長,相當於新增貸款額度增長6.5萬億至7萬億,據此可推論,相信明年新增貸款額度可能在6.5萬億至7萬億的水平上,不會大幅下降。 其次,保證滿足經濟平穩運行增長所需要的貨幣需求增長。如果明年經濟增長9.5%, CPI全年增長4%,那麼保證經濟增長水平的貨幣需求增長至少是9.5%;通脹水平上升4%,意味著通脹上升增加導致的貨幣需求至少增加4%,那確保經濟平穩增長貨幣供應量M2至少要增長13.5%以上。由此,筆者估計M2的增長可能在16%左右,略高於13.5%。 說到底,保證經濟平穩增長,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從這個意義上說,防止通脹惡化也是保證經濟平穩運行的一部分。當前,國內外流動性都非常充裕,防止通脹惡化最重要的思路,就是控制過剩的流動性。 央行需要通過提升存款準備金率來直接收回流動性,需要通過提升利率來提高資金成本,管理投資規模。如何把M2增長從去年的32%、今年19%的過度增長,調整到合理的增長水平,既保證經濟平穩增長,又把流動性控制在合理程度,顯然比寬鬆或緊縮的貨幣政策的程度更難把握。實證研究顯示,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升通脹的影響一般要滯後兩到三年。如果從2009年開始計算,明年已是第三個年頭,通脹今年則已抬頭,穩健的貨幣政策無疑將面對更大的挑戰。
(大陸國研網專供,作者: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左曉蕾)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 中央日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