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印刷-政治死囚陳庚辛 巧手隨「獄」而安


記者謝文華/專訪
印刷




一個被判死刑的囚犯,在獄中,除了等死,還能做什麼?戒嚴時期,在海軍陸戰隊服役的陳庚辛,因鼓吹台獨思想發動起義,被捕入獄,與雲林縣長蘇治芬的父親蘇東啟等人以同案被判死刑。陳庚辛後經改判無期徒刑、減刑,被關十五年,才得以重見天日。

被關15年 才重見天日

陳庚辛的父親,是個大地主,每逢秋收都要演戲酬神,但戲班太忙常軋不出時間,陳父索性挑了老三陳庚辛去學布袋戲。未料陳庚辛學來的一手絕活,竟然在入獄後,成為難友最珍貴的精神糧食。

政治受難者,最怕天剛破曉,鐵門拉起的聲音,不知今天抓誰去槍斃,這種「坐以待斃」的驚惶指數,非常人能想像,但樂觀的陳庚辛,總有苦中作樂妙方。他曾用稀飯、舊內衣、漿糊和脫脂奶粉混合,再以牙膏鉛皮殼做模,捏製出一副麻將,打發了不少時間,獄卒都忍不住說:「這麼好玩,借我們玩。」結果當然「有去無回」。

陳庚辛也曾將牙刷毛拔掉,塞點火石,以鐵片、玻璃觸擊點火燒棉花,充當克難打火機。同樣被判死刑的獄友很「哈菸」,為此「燒」掉了四條棉被!獄友老婆就曾抱怨:「不是已寄了兩條,牢房有這麼冷嗎?」原來,他把棉被裡的棉絮抽出來,供大夥點菸用。

陳庚辛本領可多,用一根鐵釘就能做出一個木箱,還能用紙,做出可掛一串香蕉的衣架!

七十三歲的他,仍珍藏獄中臨摹美國影星伊麗莎白泰勒的畫作。這幅維妙維肖的臨摹畫,是以獄中福利社買的信紙本封面、彩色伊麗莎白泰勒照片印刷為範本。在原版和大小相同的畫紙四邊,各以每隔零點五公分刻度標記位置,足足花了一星期。

為了畫出有神彩的眼睛,他苦思半天,最後以「倒過來」描的方法,果然抓住一代豔星的神韻。

獄中難友也分「統派」和「獨派」,關在台東泰源監獄裡的五個「無期徒刑」牢房,僅他和另一人屬「台獨派」。那名難友個子小,常遭欺負,不是被逼睡在馬桶邊,就是被使喚擦地、洗碗,陳庚辛趁著放封跑步時,斥喝那些「統派」,保護難友。

陳庚辛透露,蘇東啟曾對他說:「出獄後,我們為台獨再幹一票!」雖這項計畫最終胎死腹中,他為此也獨身到四十多歲才討老婆,不過回想起當年勇,他說:「為了台灣,我什麼都願意做!」

文章來源: 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