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陸快遞業 集體漲價


大陸近來油價及物價雙漲,咬牙苦撐的中國快遞業再也挺不住,近日集體調漲收費,每件增收一至二元人民幣。不過也有業者說「先漲價先死」,而蓬勃發展的網路購物才是壓垮駱駝的最後稻草。



這幾年的金融危機殃及中國企業民生,快遞業營收下滑,迫使業者自二○○九年六月起,紛紛調降收費,苦撐半年後,有少數業者個別漲價。但是,「京華時報」報導指出,從十一月開始,圓通、韻達、中通等中國國內大型快遞公司集體漲價,每件收費至少漲了一至二元。

報導以圓通公司為例指出,從十一月一日起,快遞文件區域內(省內)價格上調一點五元/件,跨區域上調二元/件;物品區域內基本重量以下收費上調一點五元/公斤,之後每公斤增收一元;物品跨區域基本重量以下上調二元/公斤,之後每公斤增收一元。

另一家星辰急便也對北京到廣州、上海、杭州等異地的快遞包裹,一公斤以內的費用已漲至十六元/件。

不少快遞公司對「京華時報」表示,因為收貨量大增後,人力、油價等成本也同時大增。其中,油價上漲是這一波調漲收費的主因。

但是,中國快遞協會秘書長達瓦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油價上調、乃至「油荒」,短期內不致使快遞收費全數調漲,因為當前中國快遞業依然存在著「低價競爭」現象。若干業者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先漲價先死」、「不漲價等死」,總之是「誰漲價誰不死」。

快遞業者說,此次漲價並非完全因為「油荒」,也與網路購物(網購)這把「雙刃劍」有關。

網購對中國快遞業業務量的刺激有目共睹。據估算,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快遞業務量增長來自網購。

中國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說,「事實上,網購快遞量的驟增,對於百分之九十以上處在盈虧平衡或微利的民營快遞公司來說不是利好(利多)而是壓力。」

他指出,從經營的角度來講,一旦快遞量的增加峰值超過快遞企業自身的服務能力,就會出現虧損,業務量越大虧損越多。

文章來源: 台灣新生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