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後ECFA 金融服務最適登陸


(中央社記者謝君蔚台北10日電)後ECFA時代,台灣如何布局全球?花旗環球台灣區董事長杜英宗今天表示,台灣金融服務、醫療及教育等服務業最適合以中國大陸為市場發展,政府應加強法規鬆綁,以利兩岸合作。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天舉辦「後ECFA時代產官學菁英擘劃診脈」研討會,中經院副院長劉碧珍簡報ECFA(兩岸經濟協議)內容,邀請杜英宗、台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王正青,以及台灣康寧顯示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誠勳等人與談。

劉碧珍表示,ECFA目前雖只有短期效果,但已宣告海內外廠商可加強在台投資,可作為外商進入大陸的門戶,也因此開啟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FTA(自由貿易協定)機會。

她指出,ECFA早期收穫清單中,台灣納入539項產品,估算可增加國內生產毛額新台幣550億元、GDP成長率0.4%;同時增加產值1900億元、成長0.86%。

杜英宗表示,ECFA是台灣經濟轉型的契機,接下來要看台灣欲改變的角度,但政府不能只關注就業及關稅問題,否則台灣貧富差距仍將嚴重。

他指出,ECFA簽訂後,台灣不是將現有產業推銷到大陸,而是應迎合大陸所需的服務及產品,政府應加強倡導。台灣在金融服務、醫療保健及教育等三大服務業都具有優勢且具地域性及排他性,大陸也較缺乏,很適合到大陸發展,政府應將眼光放遠,適度鬆綁法規。

他舉例說,管理當局管制金融業到大陸,總以為銀行貸款,錢就會流到大陸,但還有像資產管理、金流服務等業務,和貸款無關,可以赴大陸發展。990810

文章來源: 中央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